2025年4月15日,浙江省柯桥中学祁森飚老师受邀在品A505给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23级、24级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举办“德美共融:高中美育新样态的核心新要义和实践路径”专题系列讲座。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版块:高中美育新样态的核心要义和高中美育新样态的实践路径。
核心要义版块
祁森飚老师通过系统阐释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西方美育思想的发展和启示来对“德美共融”进行溯源,同时指出了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审美及育德问题。他主张在高中美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美育中的德育转化功能,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审美的巩固、深化与升华。并将美育目标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达到美、德的互为赋能,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德美共融”这一全新的美育样态。以改变长期以来美育、德育相对独立、教师在德育渗透、互为融合中的无意识或无动力现象,为改善高中美、德育生态,提高效度带来契机。
实践路径版块
祁森飚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在教学实践中“德美共融”的具体路径。他以“经典美术作品”作为“德美共融”的主线,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在于“推陈出新”,并提供了经典美术作品中德育因素提炼的思路。他用“对话式”美术鉴赏课搭起“德美共融”的桥梁,以美术作品的“文学式”解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引导学生通过有深度及广度的对话,达到对审美主题的升华。祁老师构建的美育中“课堂育人”与课外“活动育人”互为闭环的立体、多维“德美共融”实践路径令人印象深刻,得到了浙外学生的一致赞誉。
讲座最后,祁森飚老师再次强调,“德美共融”需遵循“浸润性”、“转化性”、“发展性”原则,并具有先进性与现实性,也兼有普适性与发展性。它可重拾真善美的传统美德,并结合时代精神,体现当代高中生崭新的审美与道德追求。它本身是无声的,悄悄地流淌在我们的美育中;它又是有形的,每个教师都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实现它。
相信同学们在这次讲座之后,对未来所要从事的美术教育事业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方向。期望在未来的学习历程中,美术学(师范)的同学们能够不断挖掘美育中的高阶思维,推进深度学习,将“德美共融”融入教育实践中,以尽美美与共愿景。




讲座主要展示了西方美育思想的发展与启示当前存在的问题(审美乌托邦与价值迷失的矛盾)审美及道德层面的去核心化倾向:真善美的传统美德被淡化,“德美共融”高中美育新样态的概念,还列举了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德美共融”,如单元组课、问题线索、主题程序、情景带入、问题线索和任务解决,还看了许多关于经典美术作品“德美共融”的典型素材,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此外,祁老师还展示了许多以前学生做的优秀作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也有利于我们艺术方面的提升。
——23美术1班 方菲
祁森飚老师的讲座让我这名师范生重新锚定了美育的坐标。当谈到“对话式美术教学”作为德美共育的实践路径时,我仿佛触摸到了未来课堂的脉搏——这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灌输审美标准,而是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艺术作品的深度对话,在思辨中建构道德认知。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师范生,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美育应当如苏格拉底“产婆术”般,用问题链引导学生发现美背后的伦理光辉。这种对话不仅发生在课堂讨论中,更应贯穿于创作实践——当学生用画笔诉说对环保、平权的思考时,技法训练已然成为德育载体。期待将这种“以问启思、以美润德”的模式带入未来的美术课堂,让美育真正成为照亮灵魂的灯火。
——23美术2班 寿晓羽
观看“德美共融:高中美育新样态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讲座后,我深刻认识到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讲座强调道德与审美的有机融合,指出美育不仅是艺术技能的培养,更是人格塑造的关键。祁老师以生动案例阐释了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校园活动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情操。德美共融的理念启示我们,美育应当贯穿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育高尚品格。我认为,这一理念的落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丰富美育载体等具体路径,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目标。这场讲座为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实践指南。
——23美术3班 林怀烨
在祁森飚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当前美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德美共融的重要性。祁森飚老师经常在课堂展开对话,他认为对话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通过对话来进行沟通。“对话式”美术鉴赏课的呈现是落实“德美共融”的主要途径。祁老师借此方法来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倾听、辨析的能力。祁老师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文学式”解读,使得学生与美术作品、教师、同学进行“深度对话”成为了可能。祁老师还带领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绘画辅导。通过临摹、户外写生等美育途径,在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孩子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真正实现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更是弘扬了高尚师德。“对话教学”课堂实践、“德美共融”课堂、文化传承实践“德美共融”、课外综合活动中的“德美共融”实践等体现着祁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对新课改的理解,对中国美术教育方向的把控起着引领作用。这次讲座为我们将来该如何推动美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同时引起我们对于做一个什么样的美术老师,往什么方向发展的深度思考。
——24美术1班 黄佳音
4月15日,祁森飚老师给我们开展了一场关于《德美共融:高中美育新样态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的主题讲座。祁森飚老师指出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贯彻“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方针,贯彻三新,要在课堂中对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提炼,将“德育”作为一条暗线蕴藏在美育的背后,只有这样,才能呈现美术课程的 “德美共融”。传统美术课堂中可能存在的"冷漠症候",但在高中的美术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们“对话式”的课堂呈现,才是将知识传授升华为精神对话的最好途径。祁森飚老师对美术作品的“文学式”解读,以“文学式表达”的方式打破课堂上呈现的即时对话,倡导撰写审美心得时的有感而发。经过这个讲座,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教育艺术,在于使文化基因成为生命的血脉,既葆有思想的重量,又绽放审美的光芒。
——24美术2班 翁昕
老师以“德美共融:‘高中美育新样态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为主题深刻探讨了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展现了美术教育在塑造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独特价值。首先老师强调教师需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潜移默化地融入美育。其次通过对话式教学、文学史深度解读及课外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更培养了其道德判断力与社会责任感。而在教材改革方面,主张以问题导向和情境化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打破传统灌输模式。并且举例其实践案例:特殊学校支教、社区艺术服务等活动,既锤炼美术技能,又唤醒人文关怀,印证了“德美共育”的可行性。而借助游戏、网络等科技手段活化传统文化,则体现了教育与时俱进的智慧。可见真正的教育创新在于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艺术探索中自然完成人格的成长与升华。
——24美术3班 姚涵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