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的爱尔兰寒意未褪,当最后一个泛音在爱尔兰Aula Maxima音乐厅穹顶化作震颤的音尾,身着一袭绛色长裙的高燕铭老师缓缓停下指尖轻抚琵琶琴弦的动作。她微笑颔首,回应着台下观众长达两分多钟的热烈欢呼与掌声。
这是我校艺术学院教师、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在读博士高燕铭老师在爱尔兰举行的琵琶专场音乐会的一幕。这场音乐会也是爱尔兰历史上首场个人琵琶专场音乐会,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文化学者以及当地民众的关注。

高燕铭老师在爱尔兰举办个人琵琶专场音乐会

爱尔兰各界观众在听音乐会
“对于演奏者来说,不能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只有真正植根于演奏者的文化修养,以及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才会在你的演奏上绽放”。2018年,初到浙外的高燕铭老师在与李文军教授的交流中受到了启发。一次机缘巧合,她又认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湖派琵琶艺术传承人朱大祯老师,70多岁的朱老对艺术的追求也深深感动了她。
在前辈的引领下,高老师也一直在思考:“除了日常教学,我还能为琵琶艺术的传承交流做些什么呢?”她了解到,世界知名的民族音乐学家、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的Jonathan Stock教授在中国音乐研究方面成就卓越。她决定走出去,跟随Jonathan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以琵琶为媒,在民族音乐学的视野下,探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互动路径,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赋能。
真正开始了在千里之外的爱尔兰求学生活,高燕铭老师才实地感受到“文化冲击”。原来,海外民众对中国传统音乐知之甚少。“到了国外才知道,基本上没有人了解琵琶,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传统乐器。”这成为了高老师要在海外举办音乐会、参加音乐节的初衷,她想让更多外国民众了解中国的传统乐器,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2022年9月,高老师受邀在世界著名的“Other Voices”音乐节中演奏了中国传统名曲《彝族舞曲》,那一曲的惊艳亮相也让她登上了爱尔兰国家报纸《Irish Examiner》的头版。“原来中国的音乐这么好听!”现场观众热烈的反馈给了高老师巨大的信心和鼓舞,她考虑筹备自己的个人音乐会,让更多外国民众了解琵琶,了解中国传统音乐。

高燕铭老师受邀参加“Other Voices”音乐节

高燕铭老师在“Other Voices”音乐节上的表现
登上了爱尔兰国家报纸《Irish Examiner》的头版
为了这场音乐会,高燕铭老师提前半年就开始筹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此在曲目的挑选上她精心斟酌,琵琶武曲的代表作《十面埋伏》、文曲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现代作品中广为传颂的《彝族舞曲》,以及带着浓郁新疆风情的《龟兹舞曲》都纳入了节目单之中。为了能让听众更好地理解琵琶演奏曲目,从曲目的解说词到节目间的串场词,她都亲力亲为,细细打磨。“我每天都会模拟正式演出,确保自己音乐会当天的状态。”
尽管准备充分,但临近音乐会的前两天,原定合奏的著名钢琴家有突发情况无法参加演出。怎么办?在当地重新寻找一名水平相当的钢琴家?在仅有的两天时间内将琵琶与钢琴这两种“中西合璧”的乐器配合得完美无缺无疑是天方夜谭,爱尔兰当地没有资深钢琴家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面对突发情况,高老师迅速调整心态,她根据自己过往的演奏经历并结合外国民众比较喜欢的中国歌曲,在短短一天半内重新编排了3首经典名曲。
音乐会当天现场座无虚席。高燕铭老师对每首曲目都进行了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的介绍,如在介绍歌曲《十面埋伏》时,她通过讲解并弹奏音乐中模拟战争场面的声音,如矛和剑的碰撞声、士兵的呐喊声等,以帮助观众理解这首乐曲所描绘特定历史下的战争场景。高老师通过一系列经典名曲的演绎,展现了琵琶艺术的丰富内涵与多样风格。这些曲目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也通过现代演绎方式,赋予了古老乐器新的生命力。观众们在她的解说和演绎下,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他们也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她表达了敬意和喜爱,现场更有许多其他城市的音乐团队向高老师抛出了演奏的橄榄枝。许多观众表示,这场音乐会让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全新的认识,深刻感受到了琵琶艺术的深邃与美妙。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的校方也对此次音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中爱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突破。

高燕铭老师在爱尔兰当地小学介绍中国琵琶
“每个浙外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闻道中华,语美天下’这一浙外精神,我们肩负着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文化使命。”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传统音乐,高老师做了许多尝试。她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演奏视频,还积极参与当地大中小学教学活动。高老师非常感谢学校能够提供她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她可以面向世界更好地传播琵琶艺术:“无论是音乐会、音乐节,还是教学活动,这些都是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演出和交流,都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契机。”
“转轴拨弦三两声”,高燕铭老师指尖流淌的琵琶韵律,不仅让爱尔兰观众沉醉于中国音乐的美妙意境,更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艺术桥梁。未来,还会有更多像高老师一样的青年艺术家破浪前行,以音符为舟、琴弦作桨,在文明交融的星河中谱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