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上午10:00,和山美育·分享会在品院A208教室展开,邀请了吴登央老师(三级美术师、澳门科技大学美术学博士生、中国美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硕士、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援青支教教师)进行分享。本期分享会主题为《艺术与生活——吴登央的艺术探索之路》。

吴登央老师首先从为何以“艺术与生活”为主题导入,询问了同学们艺术对自己来说是否重要?艺术是遥不可及的梦吗?自己愿意为艺术付出多少这三个问题,并告诉大家要将生活过成艺术。接着分别从生活篇、艺术篇展开分享。
关于生活,吴老师先从自己的学生时代讲起。在学生时代,她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虽然更偏向于教育,但是她从未放弃过美术创作方面的探索。毕业后,吴老师先入职了一所中学校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不仅接稿代画,还去学了制衣和首饰的制作,在追梦的生活中保持创造的热情和活力。经过三年的努力,她考上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后进入全职艺术创作的经历。在国美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她提到,始终保持创作状态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一直保持创作的状态。吴老师不论在创作、展览、科研还是艺术实践上,都积极参与与艺术相关的多项工作并累积丰富的学术成果。研究生毕业后,吴老师进入了浙江传媒学院进行兼职教学工作,还给同学们分享了她带过的学生的作品成果。她提到,自己先要有对艺术的清晰认识,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艺术方向明确的建议,并及时给予鼓励。

关于艺术探索之路,自身的艺术风格如何形成呢?吴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了作品阐述。在杭州工作时,她处于艺术形式的多元吸收阶段,并给同学们分享了她本科时期的作品(旧时光系列、城市掠影系列、生如夏花系列以及城野之间系列)并进行了创作说明,告诉同学们创作需结合切身经历,忠于自己的内心进行表达。现在于澳门科技大学读博期间,吴老师继续保持重新精神,继续“抛弃过去的形式——强调画自己而非画画(即找寻个人的艺术思想和语言,而非画一张技术和审美上漂亮的作品)”艺术是不断围绕自身经历和观念衍生而来的,关于自我和对社会关照的表达。

《文明的痕迹》 木板综合 120x150cm 2015 吴登央

《万物共生》 综合材料 180x180cm 2021 吴登央
最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和吴老师探讨了许多关于艺术与生活方面的问题,吴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应对学业挑战的方法,并鼓励同学们在面对新的学术环境时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在座的同学们通过吴老师的分享,不仅感受到了艺术于生活中的魅力,也对自我的学术能力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场精彩的交流分享会不仅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也为在座的学子们打开了通向知识与世界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