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至6月1日,我院参赛团队一行10人在洪复旦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首届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创新学术论坛,教学项目“别具一格的港湾——公交站台的设计”斩获一等奖、教学项目“神秘的国家宝藏”斩获二等奖。
本次活动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卓越美术教育人才,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台州学院12所高校积极参与,共计16支队伍参与本次活动。
团队风采展示之
“别具一格的港湾——公交站台的设计”团队小记
准备阶段:
2024年3月29日,团队成员针对主题选择展开激烈讨论,定下“公交站台设计”这一基本主题,而后通过不断细化与推翻,最终敲定理论知识、草稿设计、模型搭建这三个教学项目要点。小组成员分工有序,调查严谨,得到了专家小组的认可,并正式参赛。
中期准备:
小组成员在此次初选的基础框架上不断补充内容细节。在不断地丰富和细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制作示范模型,并在过程中记录图片和视频融入项目课程,而后分工设计教材、项目书、学习评价单、展板、现场汇报ppt等具体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最后小组成员共同辅助负责汇报成员录制说课视频和准备现场汇报。
现场汇报:
团队成员分工有序,项目内容得到了秦华老师、杨莹老师、金华老师等诸多专家教授的专业认可。更是在赛后得到专家教授与各校团队的热情咨询与学术交流。
团队成员有话说:
江昕奕:
很荣幸能参与此次论坛,也很开心项目能得到几位评委老师的高度认可。在准备以来经常质疑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否值得,但回首,也只有这样的比赛中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美术教学,也使自身能力在不断碰壁中得到迅速提升,很感谢过程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以及非常给力的队友们!在现场的这一日更是令我印象深刻,见识到了各大院校带来的精彩分享,也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如此已不虚此行。
陈若怡:
作为一位参与各大高校美术技能交流大赛的教师,我有幸见证了校友们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与进步。这次大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教学、探索创新的机会。作为未来教师,我看到了各位校友在大赛中的成长,也反思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跨校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未来的教学合作提供了可能。
雷雨虹:
本次参加长三角美术学专业论坛,让我受益匪浅。论坛聚集了来自不同高校的美术学专业学生,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让我对美术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论坛还安排了展板展示区,各大高校对于展示区的设计以及布局,让我学习到了一些实践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我们小组及时学习和运用,在现场将平面摆放的沙盘垫高增加立体空间,设计了一系列公交站牌粘贴在展板一侧,延伸空间。同时和其他高校学生的交流,也让我打开思维,比如将版画与光影结合,蚕文化与美术结合等等。整个论坛氛围热烈而活跃,我深感本次比赛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绝佳机会。
祝静:
第一次参加像这样的学术论坛,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观摩了各大高校精彩的教学设计后,我学习到了很多。每个学校准备的都很充分,教学设计以及思路都非常成熟,有各自的创新点,甚至有将VR技术融入课堂。这些新颖的想法给我带来了无限启发,提供了我对美术教育学习的新思路和新视角。让我开始思考一些当下最前沿、最新颖的技术和理论怎么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我深刻意识到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美术老师融会贯通,具备许多跨学科的知识,这种跨学科的交流和碰撞,丰富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对美术教学设计的热情。
余沁然:
此次长三角学术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与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学生们进行关于美术教学技能的交流和讨论。在论坛期间,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拓宽了视野。在观看其他学校优秀展台时,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于此次比赛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学习到对于美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角度的新启发。在论坛中,我们听到了许多专家的精彩点评。他们不仅分析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探讨了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此次论坛以赛促学,我们都学习收获到了很多,希望以后还能够参加这样的学术论坛。
团队风采展示之
“神秘的国家宝藏”团队小记
准备阶段:
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正重塑传统教学,为学生提供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AI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使知识更生动,同时根据学生兴趣定制学习内容,突破时空限制,拓宽学习资源。针对“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美术教育创新发展”主题,团队成员将先前完善的巴黎卢浮宫课程进行优化,加入项目式学习和AI教学,如虚拟人物介绍,任务单引导等,成功入围校内选拔。
中期准备:
听取老师建议,团队决定结合本土化内容,以故宫博物院为教学案例,探讨故宫文化价值、赏析中国文物、弘扬文物之美。团队成员在大单元设计过程中多次深度探讨,与指导老师沟通学习,框架前后修改了三版,在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团队成员不断改进不足,最终决定将之前过多的设计化繁为简,优化为七课八课时课程内容,增加了实践活动,紧紧抓住大单元设计中“校馆共建”这一极具创新性的要点。新版课程注重依托国家教材,融合AI技术,培育美术素养,实现跨地域美育融合,国际化项目设置,确保教学一致性。除了大单元设计之外,团队还依照要求对单课时说课视频进行了剪辑拍摄,制作了教学成果展示展板、自编教材、各课教案以及学习任务单、评价单等。
现场汇报:
团队成员有序分工,于现场布置了展台。团队作为第五组进行了教学方案设计展示、说课视频播放和现场发表。
团队成员有话说:
桂丽玲:
本次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在前期设计汇报内容过程中,与组员共同前进,分工合作,化零为一,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来到论坛现场后,进行了深度的体验,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艺术气息是我一直以来向往的。在现场有幸和美术教育界诸多优秀前辈以及各优秀院校的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我聆听了各组同学的精彩发言、研究成果的分享和创新丰富多展台设计展示,从中发现每组都从不同的角度、主题出发,去挖掘美术大单元设计、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和价值,这种百花齐放的景象让我深感振奋。本次论坛机会非常难得,不仅开拓了我的个人视野和思想境界,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还让我知道了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激发了扎根于美术教育事业,不断探究的决心。
陈明霞:
本次论坛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踏入论坛现场,便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气息。在论坛过程中,聆听了众多精彩的报告和发言,每一个项目都展现出了同学们在美术教育领域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那些丰富多样的观点和成果,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与其他参会者的交流互动也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看汇报和参观各自展台互相学习。此次论坛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是一个促进成长和进步的平台。它让我认识到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我深感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肩负着推动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责任。我将带着从本次论坛收获的知识、灵感和动力,在美术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郑柯丹:
这次活动我们小组设计了主题为神秘的国家宝藏的大单元课程,以“康熙”AI形象贯穿课程。在这次比赛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交流,共同探讨课程的创作思路和技巧,最终完成了一个课程。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最后都会迎刃而解。这次比赛也让我们看见了其他优秀的队伍,他们每一组都有自己的长处。评委老师也对我们的内容进行了点评和讲解,让我们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加明确。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在未来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并学习他人的长处。
朱颖:
前往苏州科技大学参加这次的首届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创新学术论坛是一次特别的经历,我们小组通过准备这次比赛虽然耗费了许多精力,但是在动手写动手做中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也巩固了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从这次的交流比赛中我们看到了其它学校学生的教学设计,我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学科创新的想法,比如香山帮、光影、良渚等选题激发了我的思维让我获得了许多灵感。在这次比赛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对比其他人的不足,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去探索,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学习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为现代化美术学科创新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蓝歆悦:
通过本次学术论坛,我不仅获得了与众多优秀同行交流学术见解的机会,也让我对美术教育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反思。如今的美术教育早已不仅仅是停留在传统的绘画技能传授上,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值得人们持续关注与研究。比赛中,各院校都结合了自身优点,我也听到了许多新颖而富有洞察力的观点:例如将AI带进课堂,运用智能对话等方式将美术教育与社会紧密相连,落实到真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去理解和感受社会的多元与包容等,激发了我对美术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场比赛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美术教育领域的目标和方向。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将这次比赛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团队成员和来自各大院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团队成员感受了VR技术、龙鳞装技术、展台设计等新颖技术支持。此次论坛不仅是本科生教学技能的交流比拼,更是感受美术教学传承与创新的契机。各团队将本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承与发扬。通过此次比赛,希望艺术学子们砥砺前行,未来同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