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5日上午,由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殷颙老师带领,携同特聘打击乐教师邱林峰及五位音乐学(师范)专业学生,赴浙江省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了为期2天的社会实践。嵊州此行,虽然时间短促,但却收获颇丰,如同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
10月5日下午的座谈及研讨活动,安排在嵊州市非遗中心会议厅,参会人员有非遗中心主任娄少峰、非遗中心副主任丁赛贝尔、国家级非遗项目《嵊州吹打》省级传承人魏喜明、绍兴市级传承人吴先华以及我院音乐系赴嵊州全体师生。长达近3小时的座谈与研讨,主要就三个方面展开了热议。一是嵊州吹打目前的现状、发展困境及传承对策之研究;二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与浙江省嵊州市非遗中心校地合作意向之研讨;三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重点项目、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田野调查的组织实施。最终双方就建立校地联合机制,将嵊州市非遗中心确立为我院艺术实践基地;我系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嵊州吹打乐人、乐班、乐曲、文献、音频、影像等数据库建设及新作品创作,助推嵊州地方文化发展;不定期邀请优秀非遗传承人进高校、登讲台,在拓展嵊州非遗传承途径的同时,参与到我院音乐学科的特色建设;嵊州吹打代表性乐班与我院音乐系师生交流合作演出等相关事宜达成了共识。
10月5日晚上至6日下午,调研组一行七人随即来到嵊州市长乐镇文化宫、黄泽镇白泥坎村,观看了嵊州西长乐农民吹打乐团的精彩演出,采访了传承人魏喜明、吴先华并走访看望了老一辈传承人郭金木。其中艺人们表演的《欢乐农家》、《九州方圆》等多首吹打乐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作品的创作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真实的表达了乡民的生活日常和思想情感,散发着质朴而沁人心脾的泥土芬香。直面这支长期活跃在嵊州山乡的农民乐班,无不为之精湛的技艺及娴熟的演奏而震撼。
随着乡村礼堂的鼓声销匿,我们结束了此次的嵊州之行,校地联动,合作共赢,不仅能打开新时代下高校特色办学瓶颈,而且能对地方区域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期待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与浙江省嵊州市非遗中心校地合作诸项目能逐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