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发力再跨越——写在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之际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23   点击:

 

  今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纪念日。65年前的今天,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的和平解放,彻底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沉重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并开启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光阴似箭,65年过去。抚今追昔,西藏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320万高原儿女正蓄势发力、开拓创新,以新的跨越发展实现新的辉煌。

  新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

  去年底,西藏自治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39亿元、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4元。历经西藏和平解放至今的65年,西藏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65年前,旧西藏生产总值仅为1.29亿元。数字的背后是,“那时的西藏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连一根铁钉、一包火柴都无法生产。没有一寸公路,传递文书靠驿站。雅鲁藏布江上只有几座铁索桥,没有可以通车的桥梁。”

  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把发展西藏经济作为重大任务。1959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平叛,并领导西藏人民对社会制度进行民主改革,被解放了的百万农奴迸发出无比的生产热情,物质财富极大涌现。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从而为西藏在国家的特殊支持和帮助下根据本地民族特色实现与全国共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后,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使西藏的发展进步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的发展更是步入了快车道。到2015年,西藏经济增速连续2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介绍,从2009年开始到2014年底,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连续6年实现百亿级稳定增长,相继跨越400亿元直至900亿元大关,保持了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

  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洛桑江村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年均增长速度亦锁定两位数目标。“后发优势、人均优势、政策优势突出,改革开放潜力巨大,这些都为西藏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发展瓶颈

  因交通不便,多少年来,西藏各族群众难以走出高山深沟,良好的自然资源也难以走出“深闺”,转变为经济优势。因为缺电,每到冬春,西藏各地都拉闸限电,企业无法生产,居民叫苦连天。而外地不少到此投资者,闻说缺路少电,扭头便走。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正式通车是西藏交通改善的里程碑。其后,拉萨到贡嘎机场高速公路通车,拉萨到日喀则铁路正式运营,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墨脱县正式通车,拉萨到林芝高等级公路部分通车,拉萨到林芝铁路全面开工建设,318国道上的“通麦天险”改造完工。

  “十三五”时期,西藏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投资估算5431亿元,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2388亿元,积极打造以拉萨为中心的“3小时综合交通圈”和“2小时经济圈”,打通国省道断头路等。到2020年,力争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完成危桥改造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基本消除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十二五”期间,西藏电力供应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西藏电网建设突飞猛进,青藏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先后建成投运,农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藏中电网网架工程和雅江中游电源送出工程、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送出工程建成投运等。截至去年底,西藏水电累计外送电量3.3亿千瓦时,外送最大电力30万千瓦,均创历史新高。预计到“十三五”末,丰水期西藏电网外送西北电网电力将达到120万千瓦,年外送电量可达34亿千瓦时。

  贡嘎、米林、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国内外航线增至63条,通航城市达40个;完成54个县城供排水工程;行政村移动信号全覆盖,通宽带率达80%……

  优势产业发展获得科技支撑

  4月上旬,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才纳村的拉萨净土健康产业示范区内,玻璃大棚内的一串串葡萄已经泛红,接近成熟。获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的和治宇说,高原特殊的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目前,拉萨市依靠当地无污染的土地、水、空气等生产要素,以种植加工玛卡、葡萄、大黄、紫苏等农作物为主要内容的“净土产业”蓬勃发展,预计全市今年该项产值将达200亿元。

  同拉萨一样,近年来,西藏各地的优势产业发展迅速。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食饮品业、建筑建材业等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撑产业。去年,以这些产业为主的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税收179.2亿元。达孜工业园税收达9亿多元。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一样,现在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的发展也开始步入“黄金时代”,全区设计产能已突破300万吨。

  西藏优势产业的兴起不仅依靠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更重要的还依赖于科技的力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岗青说,过去5年,西藏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得到攻关,在青稞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实现重要技术突破。今年,自治区科技厅将结合西藏科技重大需求和“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围绕特色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牧草种植改良与利用、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等五大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此外,“十三五”时期,西藏还将确定生态科技、新能源科技、藏医药科技等共8个重大科技专项。

  目前,西藏科技对农牧业的增长贡献率已达45%,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85%。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副研究员朱荣杰告诉记者,自2004年区农科院农牧民科技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在全区开展农牧民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农牧民群众近10万人次。

  教育优先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截至去年底,西藏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96所、教学点388个,在校学生达60.85万人。西藏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9.64%,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98.91%、73.37%。“孩子是西藏的未来。”旧西藏贵族的后代格桑罗布近日感慨:“现在的学校有这么多学生,再也不是只有贵族的孩子才能上学了。”

  定日县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校长平措告诉记者,岗嘎人祖祖辈辈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以前,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如今,岗嘎镇的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008年的71.3%上升到100%。他说,这一切源于“三包”“营养改善计划”“乡镇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政策体系”等教育政策。

  在西藏广大的农牧区,最好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学校。而这“最好”“最美”的背后是国家的大量财政投入。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郎福宽说,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教育投入连年大幅增长,据统计,1965年至2015年,西藏教育投入由不足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超过165亿元,总投入超过1020亿元。2010年至2015年期间,财政对教育总投入近640亿元,创历史之最。

  过去是没钱念、不愿念、不想念,而如今是念好校、找名师。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来到了家门口,北京、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援藏省市都派出“教师组团式援藏”,有的学校还通过现代传媒与远方优质学校同时上课。拉萨市城关区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意见》,每年投入3000万元,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

  西藏有数十万有志学子得以顺利进入区内外各类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最终成为西藏新的建设者,他们现供职于西藏各个单位并成为骨干分子。目前,西藏不仅有了自己的硕士、博士,而且有了一批享誉全国的专家、学者。自治区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近30个科研院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万多人,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