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新学期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艺术学院于3月18日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院党委书记胡晓红、副院长李晨出席,教学督导、学院各系部负责人及教学秘书参加会议,会议由李晨副院长主持。会议围绕教学规范管理、审核评估筹备、实践教学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上,胡晓红指出,要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高质量教学工作,以党建为统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审核评估为契机,落实好教学各环节工作。
一、严抓教学规范,筑牢质量底线
李晨副院长强调教学运行规范化管理。针对近期校级督导巡查中发现的课堂言论规范问题,会议要求全体教师严守教学纪律,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学院将严格落实马工程教材使用要求,确保教材选用、课程大纲及教学课件内容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杜绝形式化倾向。
针对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会议通报了近期全校抽检中因AIGC使用不当导致的问题案例,明确要求指导教师加强过程监督与诚信教育,严格落实论文初稿系统上传、任务书提交等环节,并建立闭环整改机制。李晨特别指出:"论文质量关乎专业的生存,需全员高度重视。"
二、深化实践教学,推进校企协同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学院提出多维度创新举措:
1. 基地续签与课程共建:要求6月底前完成到期实践基地续签工作,并推动校企共建课程落地,引入行业专家进课堂、进讲座、以赛促学等多元形式。
2. 小学期实践统筹:明确暑期小学期实施方案,涵盖师范生见习、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训,要求各系同步探索"线上公共课+线下实践"混合模式。
3. 数智化教学创新:重点部署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计划,鼓励教师参与AI技术培训,推广周向力老师《艺术设计AI融合》示范课程,推动数字技术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
三、强化评估迎检,优化培养体系
会议对审核评估工作作出专项部署,特别要求设计系针对认证率先开展课程材料查漏补缺,重点完善课程达成度分析、教学指南修订及近一年教学档案规范化整理,并启动系部互查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方面,2025级方案将重点调整课程时序,统筹考研与实习安排,同时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探索"人工智能+艺术"课程模块建设,强化学生数智化竞争力。
本次会议系统梳理了学院教学工作关键路径,为迎接审核评估、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艺术学院将持续深化"规范+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以更高标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艺术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