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从母校浙江外国语学院毕业已有 6 年,回想起那段求学时光依然历历在目,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涌上心头,至今想起依然热泪盈眶,有许多感动与温暖。我在浙外弥补了许多遗憾,浙外为我打开世界的窗户,照亮了我心中的梦想,为我人生的道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梦想从浙外开始
2016 年,我大专毕业通过专升本考试被浙江外国语学院录取,成为浙外艺术学院美术学(艺术设计方向)的一名学生。由于此前已有三年大学生活经历,来到浙外求学,我已没有 3 年前那般懵懂,而是目标坚定,早早规划好这两年的学习生活。当时的我踌躇满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本科学习机会,希望通过浙外的平台,完成 18 岁高考时的梦想,把读大专时没来得及去做的事情都一一实现。

(2016 年开学报到)
初来浙外时,我感到校园氛围非常好,第一学期的专业课排得满满的,金属工艺、雕塑、陶艺、木艺、布艺、珠宝软件设计……课程丰富多样,在课堂上我们做银饰、做戒指、缝制自己设计的皮包、盘泥条……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做出的作品,心里很有成就感。学院还时常组织我们外出看高层次的精品展览,提升我们的艺术鉴赏力。那时候班主任李敏老师给我的印象很优雅,给予我们谆谆教导。当我提出想要学习书法时,赵鸿炜老师还介绍了孟磊老师给我指导,我也因此还蹭了美术学(师范)班的书法和印章篆刻课程。温柔的陈彦辑老师给我们上软件设计课程,课上还不厌其烦地一对一做示范,课程结束时还在班级微信群里发红包。郑志杰老师给我们上陶艺课时,除了讲解专业知识还会和我们讲起学校的发展经历。每一位授课老师都非常耐心、细心,授课内容贴近生活,有趣又实用。当时学院还请了两位非遗传承人来给我们上金属工艺课,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传统工艺。2018 年元旦之前,毕业专业实践采风时,学院还组织我们全班去了上海和苏州,参观了许多知名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印象也十分深刻。
浙外文化影响深远
初来浙外时,还记得开学典礼上,浙外参加了 G20 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用不同语言说“你好,欢迎来到浙江”这句话,当时觉得很震撼,浙外的语言氛围深深吸引了我。一直喜欢外语的我,没能读外语专业感到遗憾,来到浙外我决定要把这段经历补上。学校当时有个 NewLink 外语学习组织,我当时看到招生宣传时立马报名学习意大利语,每周的空余时间由意大利语专业的学生给我上课,用的也是意大利语的专业教材,这让我在学习艺术以外接触了新的语言领域。浙外的校园文化活动也特别多,由于我在读大专时就是一名学生记者,我想继续保持写作的习惯,一入学便加入了浙外的新媒体中心,协助老师完成“浙外博士”和“浙外人游学”这两个栏目的人物报道。记得当时采访过西语学院的李磊荣老师、艺术学院的宋红老师、国际商学院的蒋艳老师等,面对面听不同学院的老师讲自己的经历,让我受益良多。学校宣传部的毕莹、樊朝刚、薛海丹、杨秀中等老师在我的写稿和编辑能力提升上也给予了很多指导。那时辅导员陈洋老师还叫我协助她做党建工作,这段经历也让我得到了成长。
浙外有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在浙外的两年我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英对非投资合作论坛、杭州亚运会市场开发推介会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经常邀请外交大使做讲座,只要有空我便去现场听大使讲他们的人生经历,通过参加大型活动、听讲座开拓了我的眼界。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早起参加晨读社的晨读打卡、参加礼仪社培训、在雅言社学做寿司……国际学院也经常组织文化活动,由浙外的留学生上课讲述自己国家的饮食、服饰、习俗等,只要有机会,我就积极参加。还记得入学的第一学期,艺术学院每周都会组织一场比赛,我场场都报名参加,新生风采大赛、外语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唱歌比赛……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参加比赛,也想通过比赛让大家认识我。


赴任孔子学院实现梦想
毕业之前,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参加了学校对接的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宣讲会,想趁着年轻有冲劲,抓紧时间出去看看,毅然报了名,通过学校和国家汉办的层层选拔,最终如愿以偿。出国之前还在福建师范大学培训了一个多月,学习了对外汉语教师的相关课程。在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生活的那一年,我在伽伲赫多语种学校、国立大学、法国小学授课,面向群体有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和社会人士。尽管在学校时国际合作交流处免费开了西班牙语课程,但是我刚到赤道几内亚我依然不能和当地人交流。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后来能和学生们进行简单交流,心中挺有自豪感。虽然在非洲的生活没有国内那么幸福,但只要一想到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面对挫折和挑战便咬牙坚持。尽管工作刚开始时有沮丧,但是后来渐入佳境,和同事一起完成组织汉字书写比赛、龙舟主题画展、“汉语桥”比赛等活动,一年忙碌下来收获颇丰,不仅提升能力,还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任期结束时还被评为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最难忘的还是 2018 年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代表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当时的个人事迹还受到浙江新闻、都市快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浙外经历奠定工作基础
2019 年,我入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先后担任学工部公寓辅导员、宣传部(统战部)干事、办公室行政干事。工作这些年我参与了单位的许多重大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不放过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上,我都尽力去展现自我,趁年轻去拼搏。不管多累,都咬牙坚持。这五年走的每一步都见证了我的成长。2024 年,我借调至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工作,借调期间让我进一步了解机关工作,也让我在不熟悉的工作领域学习到了许多技能。工作中时常会想起在浙外的学生时代,在浙外经历的那些记忆深刻的事都像一种文化基因刻在我的脑海里,影响我今后走的每一步。工作这几年外出培训经常遇到母校的老师,当面谈起我工作的情况母校老师们依然十分关心。



时光飞逝,如今我也像老师们那样奋斗在教育岗位上,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好每一件事。母校“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的校训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母校即将迎来 70 周年校庆,祝母校桃李芬芳,发展越来越好。
校友简介

俞珂瑶,2018 届毕业生,现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办公室行政干事,工作以来,获得浙江教育新媒体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高职党建研究会优秀通讯员、天目号优秀传播力创作者、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群演工作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获得校级辅导员风采大赛、辅导员案例大赛二、三等奖,在中青校媒(浙江)“共进”校园媒体巡展活动中被评为突出贡献指导老师,新闻报道多次获得浙江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和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2021 年,作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青年理论宣讲团首批成员,赴金华、常山、龙游等地进行宣讲;主持 1 项厅级课题、3 项校级课题、1 个艺术创作项目,发表 6 篇论文。